当前位置:时髦范 >

健康疾病 >健康常识 >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,觉得能量耗尽、精疲力竭,对工作或生活有消极或愤世嫉俗之感,和缺乏工作与生活的自我效能感。一起来看看什么都不想要心理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1

1,抑郁时,会感觉什么也做不了

人在抑郁时,有时候会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想做,做什么都没劲,如果你以前是个工作狂或者很有活力的人,如果让你经历这样的处境,我想你会发疯,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会让心理情况变得恶劣。

我以前失业在家就是经历了很多次什么都不想做的局面。虽然不是经常发生,但是一个月偶尔也有一两次。那时候真的玩手机都没劲,觉得连吃饭都多余,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,但是躺在床上都会辗转反侧,无法入眠。有时候我会靠玩游戏麻痹自己,至少在那时有个游戏我很感兴趣,一到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就玩,靠这游戏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。

2,容易导致什么都不想做的3种心理

2.1,心理定式:吓倒自己。

如果你把工作任务想象成庞然大物,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做,那么你被工作吓倒的概率是很高的。其实任何大事都可以分为一步一步的小事,我们可以化整为零,各个击破就行了。而抑郁症患者很容易被大任务给吓倒。

以前我看到一本书叫做《资治通鉴》,由于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了很多历史类的书籍,所以对历史读物很感兴趣,然后尝试看资治通鉴,没想到断断续续地看,不到一年就看完了。

其他人看到《资治通鉴》那么厚的一本书,而且还是文言文写成的,肯定会被自己吓倒,尝试都不敢尝试的。

但是我那时是对历史很感兴趣才有动力一个个字读下去,坚持了好几个月竟然被我看完了,所以从此时开始,我才真正相信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。不要被大的任务吓倒。

2.2: 害怕失败

害怕失败有两种情况,

第一种是如果你失败了一次,你就会觉得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会失败,这是典型的过度概括。

第二种,只顾结果而不顾过程的努力。医生讲了自己的例子:他治疗每一个病人都是按照他自己掌握的方法来治疗,但是就是有些人反馈说有效,有些人无效,难道为了这些无效的人而反对医生的所有成果吗?他的确拯救了一些人,但他无法拯救所有来找他的人。他只能控制他的输入,而病人的结果要病人自己体验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
  

凡事不要太结果论,比如你去发传单,不可能所有人都会接你的传单,如果你追求的是所有人都接你的传单,那你的心情就不会好了。发传单只要你能在规定时间发完就行了,每3个人当中可能就有一个不接的。要做好这样的打算才能发的开心。

就像医院不可能治好每一个病人,如果医院的目标是治好来治疗的每一个病人,我猜医院肯定无法达成目标,无法继续办下去。

我曾经考过公务员,进过两次面试,第一次是应届生的`时候,那时省考进了面,招3排9,自然我丧失了信心,抱着见下世面的想法去面了,最后却出丑了,三道题一道都答不出,成为了笑话,今年过了5年,我重新考试,再次进了面试,这次我连去面试的勇气都没了。我这就是典型的害怕失败心理。由于这两次负面经历,我对考公没有信心,转而研究自媒体写作,希望能闯出一片天。

2.3,害怕成功

有时候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,你害怕自己做成功某件事,让别人觉得你是很有能力的,然后就把其他事情也让你做,把你失败者的本性暴露出来。所以你极力克制自己,避免做什么,也避免介入什么。

有时候“害怕成功”可能是好处,大家都知道职场有种叫“老黄牛”,因为不懂得拒绝,所以大家都把粗活脏活都给他做,甚至每天都要加班,而其他人则早早下班。这个人吃力不讨好,要么累病了,要么忍受不了这种待遇而辞职。尤其是体制内,这种人经常出现。如果你不想当领导,完全可以躺平不干。

其实我现在在村里做临时工,有时候村委的任务我也尽量做一半留一半,我怕做的太好,以后类似的活都是我做的,所以尽量不要太积极,积极有时候会带来恶果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2

什么都不想干:解决方案

什么是每日活动时间表

建议抑郁的人,什么事都不想做的人,做一个每日活动时间表。

第一步,先设计一张每天计划表,把你一天要做的事情记录在表中,做计划不要超过5分钟。

第二步,晚上可以回顾一下,看下自己完成了几项任务。或者说不在计划中的任务也可以写在回顾表中,比如发呆,玩游戏等。

还有要对各种活动进行打分,M代表困难程度,P代表快乐,1到5分代表程度,M5最难,M1最简单。P1最不快乐,P5最快乐。

为什么这个活动表有用呢?因为他让你走出什么事都不想干的境界,终于行动起来,行动起来,你的抑郁会慢慢变好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 第2张
  

我现在不会太抑郁,只是偶尔抑郁。我现在早上已经有固定任务,就是读书记笔记,然后工作日去上班。感觉作者的这个方法对没有抑郁的人也可以使用,这个计划表可以帮你完成任务,并且让你更加有效率。

每日活动时间表解决“假日忧郁综合症”

如果你在周末的时候曾经感到不开心,不知道时间怎么打发,你可能得到了周末抑郁症,你会花大量时间看着墙壁发呆,而不知道该干什么,建议你使用每日时间安排表来计划自己的时间,或许你会认为这样做了计划,周末还不是一个人过。其实不是的,你有计划时人就会跟着计划走,这样就不会容易胡思乱想,如果你没计划很容易胡思乱想,导致心情抑郁。

假日忧郁症我也有,我时常感觉上班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很好,比较少自卑和抑郁的`出现,但是周六日就容易出现问题,尤其是下午到晚上这段时间。我一般把学习时间放在上午,上午完成大部分的学习,到了下午我就开始无所事事,控制不了自己,有时候心里会出现世界没意思的想法。

作者说每日活动清单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我想尝试下。

写在最后

如果一个人经年累月地把自己孤立起来,切断一切活动和人际交往,那他一定会抑郁,所以希望我们抑郁时,能上班就上班,不能上班多出去走走,你会恢复的更快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3

摆烂,它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空洞

“倦怠常常会使你确信自己什么也无法改变,所以你就会觉得没有做任何尝试的必要,这就是所谓的“习得性无助”,它往往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到其他方面。” -- 《倦怠心理学》

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经济机会,让现代年轻人感到沮丧,他们正在诉诸一个新的流行词——摆烂或躺平、内卷等新名词,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态度。

从客观来说,“摆烂”是开始追逐一种最低品质、缺乏质量的过程,也最容易迈向毁灭状态的行为。这也是一种类似于“逃避”风险的状态,生活就因为时常有这种内心的“摆烂哲学”,导致生活的空洞无限维系下去。

美国著名的心理学者马斯洛认为:“人类要想积极地和他们自己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,音乐家就要创造音乐,美术家就要画画,诗人就要写诗。”

生活就是要能享受到幸福和自由,但是陷入倦怠感的人,连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到,什么都做不了,想跑卻迈不开腿,对事物失去热情,感觉身体被掏空……

作者认为:倦怠往往呈现为一种持续的状态,我们每个人都会处在这一状态的某个阶段。

但是只要能掌握应对倦怠的方法并勤加练习,无论是在工作、还是在学习和生活中,都能有效地抵御倦怠感的侵蚀,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。

调节自己的认知

作者提出跟倦怠相关的.且互补的两个模型:

第一个模型被称为浴缸模型:它能够解释当你对当下和未来进行考量时倦怠是什么样子。这个模型是把你的“个体能动性”比作一个浴缸,它关注的是你的浴缸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。当你的浴缸“空了”的时候,你就会产生倦怠感。

什么都不想要心理 第3张
  

“个体能动”有感知结果、获得支持和自我关怀这三个来源,感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我们的效能和个体能动性,获得他人的支持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体能动性,自我关怀不仅能补充个体能动性,还能增加“浴缸”的容量。

而你的能动性取决于你看待结果的方式:将结果高看、放大,只能让你凡事总往坏处想,小看了结果则会低估了自身的价值。

第二个模型被称为感知模型,它侧重于你对过去的看法,关注的是你如何看待结果的合理性和你已取得的成绩。通过该模型,你可以将你的感知建立在现实上并进行调整。

这个现实是以“活在当下”为基础,停止总是重复“播放”已发生的最坏情况,对自己愿意和能够为他人所做的事情设定一个“边界”,不完全被他人支配,并且感知到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做到最好,即使无法创造什么价值,你也是有价值的。

用成功引领自己度过满意的每一天

“要想看到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,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足够好了。” -- 《倦怠心理学》

“只要用心,再枯燥的工作,也能做出不一样的成绩。”当你机械化重复每天的工作时,很容易产生倦怠感。如果你能主动调整,做些新的尝试和改变,就能恢复新鲜感。

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工作的内容,但是没有人说你一定要用同样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,若你每天都做出一些小改变,你可能会发现其他更高效的方法。

例如,运用一些工具,让你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更高效;或者整理一份 SOP,让作业流程更顺畅;整合自我形象,展现自己独特的能力,可以获得内在力量与复原力。

有倦怠感并不可怕,它就像二十一世纪的职场感冒一样,是一种流行病,没人能够幸免,也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根治。

你需要学会和倦怠感打交道,当它阶段性出现的时候,正视它、调节它,克服内在阻碍,提升自我效能感。

标签: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shimaofan.com/jibing/jiankangchangshi/1ww5r.html